虎皮鹦鹉基因原理 – 隐性派特(Recessive Pied)

虎皮鹦鹉基因基础原理合集将阐述完整的虎皮鹦鹉变异基因种类及示例。虎皮鹦鹉基因基础原理将为虎皮鹦鹉变异基因的介绍做铺垫,方便后文阅读。本合集共整理了38种虎皮鹦鹉变异基因,文末将附上对专业词汇的解释。

我们平时提到的派特基因,或者国内更惯用的叫法,“云斑”虎皮鹦鹉,一般是对四种派特基因的统称,它们分别为:

这四种基因包括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的派特基因,本期要介绍的是隐性派特(Recessive Pied)

隐性派特是虎皮鹦鹉38种基因中的一种,主要作用在羽毛颜色,别称丹麦派特,国内更常见的命名方式叫“云斑”。突变基因研究与咨询集团的因特·欧斯曼认为隐性派特基因就是在其他鹦鹉品种突变上发现的雌雄同形派特基因(Anti-dimorphic Pied, ADM Pied),简称“ADM派特基因”。

另外三种派特基因都是相对的“显性派特”,其中黑眼亮羽派特则是混合了隐性派特和亮飞羽派特两个基因的产物。

01 隐性派特外貌特征

所有的派特虎皮(云斑虎皮)都以不规则的花纹分布为特征,这种不规则分布的花纹可以是在头上、身上、飞羽上等各个角落。派特花纹其实是板块状位置的黑色素缺失,从而只显示出鹦鹉的基础颜色——绿色系虎皮鹦鹉的派特花纹是黄色的,蓝色系虎皮鹦鹉的派特花纹则是白色的。

(左1)亮绿色,隐性派特基因;(左2-3)亮绿色,隐性派特基因蛋白石种;(右4-5)天蓝色,隐性派特基因蛋白石种
(左1)深绿色,隐性派特基因蛋白石种;(左2深绿色,隐性派特基因亚成鸟);(右3-4)钴蓝色,紫罗兰色,隐性派特基因
(左1-2)橄榄绿,隐性派特基因;(右1)莫夫蓝,隐性派特基因亚成鸟
(左1)灰色,黄脸基因,隐性派特蛋白石种;(左2)灰色,灰翅种,隐性派特基因亚成鸟;(右3)灰色,金脸系,单鱼鳞种


成年雄性隐性派特基因的虎皮鹦鹉鼻腊膜颜色将终身保持粉色或蓝紫色;雌性鼻腊膜则和原始种一致,也就是非繁殖期为白色或淡蓝色,繁殖期则为小麦色或棕褐色,呈褶皱状。

鼻腊膜位置示意图,公鸟

隐性派特虎皮鹦鹉成年后无白眼圈。

成年后隐性派特基因虎皮鹦鹉眼部无白色眼圈

隐性派特基因的虎皮鹦鹉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1)派特虎皮身体其他部位的花纹颜色都是原始的斑纹排列。


(2)隐性派特基因虎皮鹦鹉身上的,色素缺失的分布面积通常都非常大,正常花纹的面积小。

一对隐性派特基因的虎皮鹦鹉,身体上纯色羽毛的分布面积非常大

(3)普通花纹部分的颜色亮度很高,在像以钴蓝色、紫罗兰色和亮绿色为基色的虎皮鹦鹉身上更为明显。

黄脸二型隐性派特基因虎皮鹦鹉

(4)派特基因的虎皮鹦鹉斑纹分布变化极大且没有规律,但典型的斑纹往往都存在眼部周围。

斑纹分布在眼周

(5)身体颜色通常集中在下腹部,靠近臀部和双腿位置。


三只天蓝色隐性派特基因虎皮鹦鹉

(6)通常母鸟在飞羽部分的条状斑纹会比公鸟更多,但不能以此作为性别判断的依据。

02 隐性派特基因


无论是基因位点还是等位基因,都没有被普遍接受的遗传符号法则,因此隐性派特基因沿用1986年泰勒和沃尔纳,以及2002年马丁的命名方式,将野生型等位基因命名为“r ”,隐性派特等位基因则为“r”。

该基因影响残留色素分布的因素尚不清楚。

部分名称对照表:

  • 突变基因研究与咨询集团——MUTAVI Research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猫狗饲养员的头像-宠物乐园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