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单挑排行榜(国际服)

由于蚂蚁物种之间存在相性克制关系,所以按“档”排,同档排名不分先后。

T0

  1. 恐猛蚁属(Dinoponera)

    原产自南美洲的巨人家族,又被称为“巨猎猛蚁”,全属共10个物种(含两个亚种)。族长巨人恐猛蚁(Dinoponera grandis)体长可达惊人的36mm,最小的南方恐猛蚁(Dinoponera australis)也能达到29mm,对绝大多数的蚂蚁都形成碾压之势。国内曾引进过这个属的两个种,分别是方头恐猛蚁(Dinoponera quadriceps)和长足恐猛蚁(Dinoponera longipes),都是能破3cm的巨物。庞大的体型,坚硬的外骨骼,锋利的切割牙,恐怖的螫针,使恐猛蚁家族毫无疑问的跻身T0档。然而不止为何,恐猛蚁日常被黑,又是说战意啦跨又是说不会玩针,甚至还有说其上颚结构类似银丝箭蚁(Cataglyphis bombycina)大工所以无法完全闭合,也和银蚁一样日常捡垃圾(???),因为食性问题所以战力也高不到哪去。事实是,据玩过的玩家所说,方头恐猛蚁捕食非常凶猛,几下就能咬死成年白蟋蟀,b站上也有激烈内斗和追杀樱桃蟑螂的视频,所以只能说现在没玩过实物仅凭几个视频就胡乱猜想发暴论的小鬼太多。至于食性,巴拉望巨扁和长戟大兜都是吃素的,但哪个昆虫单挑玩得过它们?棕静螳只吃肉,sia杂食,所以棕静必秒sia?

巨人恐猛蚁(Dinoponera grandis)
南方恐猛蚁(Dinoponera australis)
方头恐猛蚁(Dinoponera quadriceps)
长足恐猛蚁(Dinoponera longipes)

2.巨人恐蚁(Dinomyrmex gigas)

巨人恐蚁(原巨人弓背蚁Camponotus gigas,于2016年初从弓背蚁中独立出来),原产于东南亚的热带雨林,野外巢穴巨大,群落规模可能达到万级,是当地的优势物种。小型工蚁体长就能达到2cm,恐怖的特化大工更是有脱水状态32mm的尺图。巨人恐蚁大工是T0档物理攻击的天花板,厚重而锋利的巨大上颚能轻松让人的手指见红,也能对绝大多数蚂蚁的外骨骼造成毁灭性打击。除此之外,其喷射出的蚁酸也威力惊人,灼烧感极强。弱点是装甲较弱,曾经被黑头牛蚁(Myrmecia nigriceps)极限一换一。野外拍摄视频显示,一只特化大工在面对几十只黄猄蚁(Oecophylla smaragdina)的围攻时依然斩杀了5只,众所周知,黄猄的团战配合能力可谓恐怖,猎物一般没有任何反抗能力,由此可见巨人恐蚁大工的实力之强。然而它也没逃过被黑的命运,居然有人说它咬不破人皮(???),国内的红头弓背蚁(Camponotus singularis)乃至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都有把人咬破防的记录,体型更为硕大且头部比例更大的巨人恐蚁却“只能咬出瘀伤”,令人蚌埠……

巨人恐蚁(Dinomyrmex gigas)特化
巨人恐蚁(Dinomyrmex gigas)特化大工
巨人恐蚁特化破防实录

3.短结牛蚁(Myrmecia brevinoda)

原产于澳大利亚,牛蚁家族的族长,工蚁品级多,分化明显,巨型工蚁体长可达37mm,头部比例明显大于其他品级工蚁。虽然实际体型逊于巨人恐蚁和恐猛蚁属的一些大型种,但对其它蚂蚁也有明显体型优势,所以也为T0档。短结牛蚁性格极为凶猛,野外群落被惊扰时会有大量工蚁出巢追击敌人,在普遍性格暴戾的牛蚁家族中也属于暴脾气。狂野的性格,加上极好的视力,使短结牛蚁能在冲突中拿到先手,打出牛蚁家族标准战术——用修长的带齿上颚控制,然后将身体末端的螫针刺入敌人身体的薄弱处。牛蚁家族的摸缝打针能力在整个蚁科都名列前茅,其毒液对膜翅目效果极强,敌人一旦中毒毫无生还可能,会迅速倒毙。

短结牛蚁(Myrmecia brevinoda)中型工蚁对比黑头牛蚁(Myrmecia nigriceps)大工
短结牛蚁(Myrmecia brevinoda)大型工蚁(活体33mm)
三巨头会面
巨人恐蚁对比巨人恐猛蚁

T0.5

子弹近猛蚁(Paraponera clavata )

原产于中南美洲的原始蚁种,是近猛蚁亚科(Paraponerinae)和近猛蚁属(Paraponera)底下的独苗,俗称子弹蚁。工蚁体长24~28mm,平均在25mm ,三巨头之下的王者。子弹蚁在科普读物和纪录片里出镜率很高,算是在中国知名度最大的蚂蚁之一,以其蜇人后猛烈的痛感闻名,在施密特昆虫疼痛指数排行榜中排名第一。子弹蚁战斗硬件极为强大,头部比例在体型相近的蚂蚁中第一,硕大的上颚令人望而生畏;胸腹连接处较细,形似牛蚁,是典型的强化螫针表现;上树觅食的习性使其具备强大的抓地力。子弹蚁性格凶猛,在原产地甚至会捕食芭切叶蚁(Atta)属蚂蚁,工蚁兵蚁都有击杀记录,还会组织兵力阻止切叶蚁侵犯自己的树。此外,子弹蚁还有完虐黑头牛蚁(Myrmecia nigriceps)公主的记录,直接将其拦腰咬成两截,并且在固定住的第一时间使用螫针,可见其实力。然而梅开三度,子弹蚁也被黑过——因其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会用糖水饲喂幼虫而被某人称为无捕猎能力的“授粉昆虫”……

子弹近猛蚁(Paraponera clavata )
子弹近猛蚁(Paraponera clavata)对比方头恐猛蚁(Dinoponera quadriceps)

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
文献资料

T1

  1. 鎏金修猛蚁(Pseudoneoponera sp)

    主要分布于中国云南文山一带的巨型修猛蚁,红足史诗升级版,中国最大的猛蚁,工蚁体长18~21 mm,在学术界尚未定种,但其强大的战斗力毋庸置疑。鎏金修猛蚁拥有T1档蚂蚁中最强的防御力,其外骨骼硬度在同体型蚂蚁中没有能与之相媲美的,结节特化保护胸腹连接处,所有的关节都严丝合缝,不留给别的蚂蚁一点打针的机会,只有口器或许是唯一的突破点,对蚁酸也有不错的抗性。除了物理叠甲,鎏金修猛蚁还具有强大的化学武器——它能从腹部喷出大量泡沫,不但能堵住小型蚁的气孔使其窒息,还能让大型蚁感到明显不适,被迫放弃进攻。泡沫还能洗去蚂蚁的信息素,被泡沫糊满全身的黑头牛蚁(Myrmecia nigriceps)放回巢穴后立即被同伴攻击。综合来看,鎏金修猛蚁如同蚂蚁世界里的坦克消防车。鎏金修猛蚁一般不会主动攻击其它蚂蚁,但也有少数凶悍个体(目前有记录的主动攻击个体全部为麻栗坡种群)会直接开咬,仗着自身的超强防御力横冲直撞,上颚螫针双管齐下,直接压制对手。缺点是感知一般,往往会被先手;牙较钝,针较细,咬合力很强但攻速慢,在同档中攻击力较弱;速度一般,大空间抓不住敏捷型选手。目前的战绩为击杀同体长红头弓背蚁(Camponotus singularis)大工、硬扛黑头牛蚁(Myrmecia nigriceps)摸缝。值得一提的是,受到伤害(断腿)的鎏金修猛蚁攻击性会倍增。更多鎏金修猛蚁的资料请观看up做的科普(无耻的引流),里面有很多与T1强者的对比图。

鎏金修猛蚁(Pseudoneoponera sp)21 mm记录
对比

2.粗结厚结猛蚁(Pachycondyla crassinoda)

处于暮光之中已分崩离析的厚结猛蚁属(Pachycondyla )的族长,分布于南美洲,被戏称为“大菊花”。进入国内的数量很少,但普遍体型在19mm以上,antwiki上的数据是19~20mm。大菊花可以看成是扁头猛蚁的升级版,其上颚更为修长锋利,类似加强版的黄猄蚁(Oecophylla smaragdina),有较强的切割能力而不是像亚洲的猛蚁一样只能控制。其机动性和感知能力也在扁头猛蚁之上,有一定的视力,捕猎时会发动冲锋。早年昆虫生死斗中与大齿猛蚁对战的“巨猎猛蚁”真身就是一种大型厚结猛蚁,在对战中展现出了强大的机动性和凶猛的性格。在装甲方面虽然不如修猛蚁那么夸张,但也是重甲单位,结节特化成方形,能较好保护胸腹连接处。修长的腹部虽然令其得到了一个不雅的俗名,但在对战中能使其更灵活地使用螫针。综合来看T1梯队当之无愧。

对比鎏金修猛蚁(均值对均值)
粗结厚结猛蚁(Pachycondyla crassinoda)群落
粗结厚结猛蚁(Pachycondyla crassinoda)头部微距镜头

3.Streblognathus aethiopicus(无中文正式名)

最神秘的一种大型猛蚁,连中文正式名也没有,原产于非洲,是非洲大区最大的猛蚁,比著名的白蚁猎手“马塔贝勒蚁”【中文正式名无翅巨猛蚁(Megaponera analis)9~18mm】还大,antwiki上的数据为20~25mm。因形似恐猛蚁(Dinoponera)而被称为“巨猎”(猴版巨猎),资料很少,但庞大的体型注定其不俗的实力,因此位列T1。

Streblognathus aethiopicus
文献资料
图片[1]-蚂蚁单挑排行榜(国际服)-宠物乐园
Streblognathus aethiopicus
Streblognathus aethiopicus

4.光滑芭切叶蚁(Atta laevigata)

虽然看着很滑稽,像一个行走的车厘子,但是光滑芭切叶蚁特化兵蚁的战斗力绝对不是和你开玩笑的。光滑芭切叶蚁是芭切叶蚁属(Atta )最大的物种,原产于南美洲,特化兵蚁体长可达18~23mm,头宽达到1厘米。屁股形状的脑袋蕴藏大量的咬合肌,配上锋利的上颚,形成了一副恐怖的液压剪刀,单论咬合力可能与巨人恐蚁特化(Dinomyrmex gigas)齐平,能轻易切开皮革和塑料管,是T1级别物理攻击的巅峰。光滑特化兵蚁可谓是重甲型猛蚁的克星,其腿长体态高,能居高临下咬住发力,如果咬在胸腹连接处或许连鎏金修猛蚁也会被腰斩。光滑芭切叶蚁特化日常跟随觅食部队保护工蚁,经常站在树叶上,因此具有强大的抓地力,配上23mm的巨大体型,即使是大型牛蚁也难以控制住它。缺点是没有蚁酸或螫针,攻击方式只有上颚撕咬,机动性和感知一般,有被大型弓背放风筝或者偷屁股弄死的可能。

光滑芭切叶蚁(Atta laevigata)特化大兵
文献资料

5.红头弓背蚁(Camponotus singularis)及其之上的弓背蚁属(Camponotus )成员

弓背蚁属是一个种类超过1000的超级大属,这个族群的蚂蚁一般都有大、中、小三种体型的工蚁分化。大工蚁拥有巨大的头颅和有力的上颚,还能从腹部释放蚁酸,机动性普遍较强,感知也不错,往往使用“放风筝”的战术对敌。红头弓背蚁是中国工蚁体型最大的弓背蚁,也是前任的“中国单挑王”(后被鎏金修猛蚁、新种大齿猛蚁和日本弓背蚁击败)大型工蚁可达18~21mm,腿部修长而坚硬,体态高,整体偏瘦长,但头部比例巨大,咬合力惊人,有着咬断鎏金修猛蚁腿部和暗足牛蚁(Myrmecia fuscipes)上颚的记录,可以说25mm级别的牛蚁都只能和红头大工说是55开,当面被一口断牙的概率也不小。不过红头弓背蚁耐酸较弱,有被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中型工蚁单杀的记录,身体结构也使其不适合缠斗,走位比较呆,弓背蚁家族的通病——护甲薄弱,防不住毒针导致其在缠斗中极易被打针,所以可以说它上限高下限也低……世界范围内,弓背蚁家族还有几名已知的强者,首先是去年进入人们视野的一种马来大弓背(Camponotus sp),大工体长可达22mm,头部比例持平甚至超过红头,简直就是小巨恐。其次是号称澳洲第一大弓背、世界第二大弓背的无畏弓背蚁(Camponotus intrepidus),文献记载大工体长最大可达21mm,据澳洲野采人所说其成熟群落大工普遍在2cm,均值超过红头且更为粗壮,体型与黑头牛蚁(Myrmecia nigriceps)最大的大工相当,性格凶猛,会张开上颚发动贴地冲锋。然而虽然它理论数据很nb但目前战绩却都是被牛蚁撅死,败给过剪齿牛蚁(Myrmecia forficata)和贪婪牛蚁(Myrmecia gulosa)。最后一位更是重量级,世界第一大弓背——酋长弓背蚁(Camponotus cacicus),原产于南美洲,小型工蚁体长就超过2cm,大型工蚁理论在25~30mm,可惜目前没有照片现世,如果是接近3cm的猛爹那或许能冲T0.5,与子弹蚁分庭抗礼。

红头弓背蚁(Camponotus singularis)极限尺图
马来大弓背蚁(Camponotus sp)
无畏弓背蚁(Camponotus intrepidus)
酋长弓背蚁(Camponotus cacicus)对比图

6.短结之下大工达到或超过25mm的牛蚁(Myrmecia)

牛蚁家族除了短结牛蚁(Myrmecia brevinoda)这一超级恶魔以外,剩下的也有不少T1级别的强者,大工达到25mm及以上的都可以入围,常见种有梨形牛蚁(Myrmecia pyriformis)、黑头牛蚁(Myrmecia nigriceps)、红结牛蚁(Myrmecia rufinodis)、相似牛蚁(Myrmecia simillima)、剪齿牛蚁(Myrmecia forficata)、暗足牛蚁(Myrmecia fuscipes)、黑柄牛蚁(Myrmecia nigriscapa)、贪婪牛蚁(Myrmecia gulosa)等。梨形牛蚁是世界第二大牛蚁,大型工蚁接近3cm,夜行,性格相对其他牛蚁较为“慢热”,不会上去就开干,毒性也较弱,内战往往打不过其他大型种,外战也因为性格问题被广西新种大齿猛蚁(Odontomachus sp)先手打断触角;黑头牛蚁是市面上最常见的品种,大工体长可达25mm,上述大部分品种体型都和它差不多;剪齿牛蚁身型粗壮,据澳洲留学蚁友描述大型工蚁视觉效果甚至能略超过梨形,纪录片里经常出现,被称为“公牛蚁”;红结牛蚁比黑头略大但是大的不明显,市面上流通较少;黑柄牛蚁10v10把梨形按在地上摩擦,打出了0:6(死亡数之比)的战绩;贪婪牛蚁国内数量很少但名气不低,一是因为一张它打败无畏弓背蚁大工的图片广为流传,二是因为蚁圈一位大人为其饲养的贪婪牛蚁深情赋诗一首,不过最后好像是淹死了……总的来说牛蚁家族是T1级别不容小觑的战力,它们性情凶猛、感知敏锐、视力超群,打针技术极强,自身也带轻甲,有一定容错率,对弓背类的对手有较大威胁。

剪齿牛蚁(Myrmecia forficata)
梨形牛蚁(Myrmecia pyriformis)
黑柄牛蚁(Myrmecia nigriscapa)
相似牛蚁(Myrmecia simillima)
黑头牛蚁(Myrmecia nigriceps)
红结牛蚁(Myrmecia rufinodis)
左到右:黑柄、相似、剪齿、梨形

准T1(硬件达到T1水平,但资料过少无法确定真实实力)

  1. 大齿猛蚁(Odontomachus )三剑客

    指妖大齿猛蚁(Odontomachus mormo,21~24mm)、宽齿大齿猛蚁(Odontomachus latidens,16~20mm)和螯形大齿猛蚁(Odontomachus chelifer,19~22mm)。妖大齿和螯形大齿都是较细长的种类,体态介于粒纹大齿猛蚁(Odontomachus bauri)和蓬莱大齿猛蚁(Odontomachus formosae)之间,但是头部比例较大;宽齿大齿则是典型的粗壮型大齿体态。大齿猛蚁拥有猛蚁家族中数一数二的机动性和感知能力,代表性的陷阱颚则能打出暴击伤害,同体型的弓背蚁之流正面挨一下轻则上颚报废重则当场倒毙,17~18mm的广西新种大齿猛蚁(Odontomachus sp)有弹废红头弓背蚁(Camponotus singularis)大工上颚并最终将其击杀、见面崩飞梨形牛蚁(Myrmecia pyriformis)中工触角并最终击杀的战绩,13mm左右的的蓬莱大齿猛蚁(Odontomachus formosae)更是多次枪毙同体型日本弓背蚁(Camponotus japonicus)。大齿猛蚁牺牲自身护甲换来高机动性,这导致它们几乎没有容错率,一旦被对手近身陷入缠斗几乎必死无疑,所以走位是否风骚是大齿猛蚁战力评定的重要标准,而这是不能根据图片判断的。如果上述三种巨型大齿猛蚁有足够的视频资料证明它们的实力,那么就可以进入T1级别。*妖大齿猛蚁也被译作恐惧大齿猛蚁。

妖大齿猛蚁(Odontomachus mormo)
螯形大齿猛蚁(Odontomachus chelifer)
宽齿大齿猛蚁(Odontomachus latidens)

2.齿跗枪盾猛蚁(Paltothyreus tarsatus)

去年春末进入国内的一种非洲大型猛蚁,白蚁猎手“马塔贝勒蚁”【中文正式名无翅巨猛蚁(Megaponera analis)9~18mm】的亲戚,蚁后25mm的硕大体型使其名噪一时,但资料显示其工蚁体长17~20mm,相对巨大的蚁后确实逊色了不少。与无翅巨猛蚁相同,枪盾猛蚁也是白蚁爱好者,不过它们狩猎白蚁使用的是下北泽套路——枪盾猛蚁的上颚腺能分泌恶臭的硫化物,大型工蚁负责破开白蚁的防御工事,小型工蚁进入后释放臭气把白蚁熏晕再补针,与直接上去肉搏的无翅巨猛蚁相比实在是不讲武德。不过正如野兽先辈会按倒昏睡红尘药劲过了以后苏醒的远野后辈再将其雷普一样,对于那些没有被臭气放倒的白蚁兵蚁枪盾猛蚁还是会用蛮力制服它们。枪盾猛蚁并不像巨猛蚁那样只吃白蚁,对于其它无脊椎动物和小型脊椎动物它们也照杀不误,猛蚁家族的重甲毒针,配上巨大的上颚(比例超过大菊花),使它们在战斗中往往能占据上风,其机动性应该与厚结猛蚁相当或在其之上。不过枪盾猛蚁并没有斗蚁记录,不知道面对其它蚂蚁会是什么情况,2cm的体长也只能说达到T1标准但优势不大,因此暂列准T1。

齿跗枪盾猛蚁(Paltothyreus tarsatus)
齿跗枪盾猛蚁(Paltothyreus tarsatus)
齿跗枪盾猛蚁(Paltothyreus tarsatus)蚁后
齿跗枪盾猛蚁(Paltothyreus tarsatus)蚁后头部特写

3.背门蚁(Notostigma)

原产自澳洲,整个属就两种,一个是曾经进入国内的弗雷尔背门蚁(Notostigma Foreli),长相类似超大号中亚弓背蚁(Camponotus turkestanus),澳洲留学的蚁友给出了大工22mm的体长描述,antwiki上给出了4mm的头宽数据;另一种没有中文正式名,拉丁学名为“Notostigma carazzii”,黑色,是本属最大物种,antwiki上给出了6mm的最大头宽数据。头宽6mm是什么概念呢——19mm的红头弓背蚁(Camponotus singularis)大工头宽为4mm,可见这个物种的硬件还是比较强大的,虽然整体偏瘦长,但绝对数据依然强大。战斗方式可能类似于弓背蚁,本属过于冷门,图片资料都很少,更别提战斗视频了,所以暂排为准T1。

图片[2]-蚂蚁单挑排行榜(国际服)-宠物乐园
弗雷尔背门蚁(Notostigma Foreli)大工
留澳蚁友采集的弗雷尔背门蚁(Notostigma Foreli)中工
留澳蚁友采集的弗雷尔背门蚁(Notostigma Foreli)

以上就是目前已知的T0~T1档,T2档种类太多就不排了,如果有补充的欢迎在评论区留言

感谢繁星大佬和237大佬帮忙查阅的资料文献,感谢wzh大和万蛤大提供的澳洲蚁信息

THE END
喜欢就支持一下吧
点赞0
分享
评论 抢沙发
猫狗饲养员的头像-宠物乐园

昵称

取消
昵称表情代码图片